黄色文学永久地址: huangsewenxue.com 最新的免翻地发布:huangsewenxue.net 自动回复邮箱:bijiyinxiang@gmail.com 桓温平定蜀地后,将成汉末主李势的女儿(或妹妹)纳为小妾。(他老婆)南康长公主(在“公主”前“郡”一般省略,即要么是“南康长公主”要么是“郡主”)心狠善妒,一开始不知道这事,知道后就提着刀去李氏住所,想把她砍了。却看见李氏在窗前梳头,相貌端庄美丽,缓缓地束起头发,向公主摊开双手,神色淡定,但言辞十分凄惋悲惨。公主为之动容,听得扔了刀,扑向前抱住她(译者:吸萝莉,好极了):“这小姑娘,(她真的,)连我见了都不禁怜爱,更别说那老不死的了。”于是对她很优待。(译者:仿照近年微博的语句,加一句“她真的”更有感情。)(吐槽:公主你这是“我见犹怜”吗?你这叫“我见犹炼”。) 公主话中的“阿子”(@阿梓从小就很可爱[误]),本义是江东俗话的“儿子或女儿”,这里引申为“小姑娘”(类似于四川话里,“女子”既可以指“女儿”也可以指“女孩”,“小女子”就是“年轻女孩”)。如果是“李势妹”的话,那应该二十出头了,三十多的公主(根据桓温此时三十五推测公主也三十多,也可能二十八九)不至于叫小自己几岁的叫“女儿”(更何况没有资料记载桓温“好人妻”,肯定他娶的是十来岁没嫁人的),所以我认为《妒记》的记载是对的,应该是“李势女”。 那么李势女儿当时多大呢?史书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简单估算一下:公元318年12月,成汉大将李凤被宗室猜忌,被迫反叛,很快兵败被杀。宗室李骧杀了李凤后,想到自己儿子李寿正妻阎氏一直无子,就将李凤女儿给李寿作妾。那么我们乐观点估计,李势父亲百发百中,马上就让他妈怀上李势了,李势出生也不会早于319年下半年。347年三月,桓温灭成汉,这时李势不会大于27岁。如果他是十二三有的女儿,女儿不会大于十四五岁;如果他是十四五有的女儿,女儿不会大于十二三岁。如果李势晚于319年下半年出生,那就只会更小了。 2022年4月24日 第9章 简谈中国古代房中术与炼铜(其四) 简谈中国古代房中术与炼铜(其四) 《养性延命录》 此书乃南朝著名学者陶弘景所著。陶弘景有可能是没有采信“黄帝、彭祖御幼女以养阳”的说法,故此书中没有描述应该如何“择偶”(也可能是相关章节佚失了),这是他的进步之处;但他还是没有跳出“还精?脑”、“取女精、采阴气壮阳”的迷信,宣称一旦有了射精的冲动,就应该忍精不射,等冲动过去了就换女子继续交合。“但能御十二(取自一年十二个月)女子而复不泄者,令人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九十三可能取自九为阳数之极,三生万物)而不泄者,年万岁。”“若能一月再(即两次)施精,一岁二十四气施精,皆得寿百二十岁。”又说应该“弱入强出”,即未完全勃起就要插入,完全勃起后要赶在萎掉之前完成交合,如果“强入弱出”就是折寿的。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以下简称《大乐赋》) 此赋乃唐白居易弟白行简撰。唐亡后逐渐失传,不见于明代编写的《全唐诗》、《全唐文》,直到清代才在敦煌重新发现此赋残卷(只有前半无后半)。《大乐赋》主要写与妻妾、奴婢、官妓、艺伎等女子交欢之“乐”,并未言及“择偶”(又或内容佚失),故我只是借这个作品引起话题,谈谈唐代婚龄相较于南北朝的变化: 几百年乱世结束后,唐太宗废除了乱世男15女13前成婚否则征收重税的法令,恢复了男20女15的秦汉古制。后来虽然唐玄宗开元年间又改回男15女13,但官府其实很少按这个年龄罚款,因此“法定婚龄”就逐渐从以前的“最高不罚款婚龄”变成“国家建议婚龄”了。而且唐人推崇汉朝和本朝太宗的文治武功,逐渐地“女15”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大户人家开始习惯在女儿满十五的时候为其加笄许嫁,影响了后世几百年。(南北朝时很多皇帝的公主都是十一的时候出嫁,所以那时女子及笄的年龄可能是十一。以上猜想无史料依据。) 那么,大部分唐代女子都是年满十五或接近十五才有性行为的吗?并非如此。毕竟大户人家只是少数,普通人应该还是十三上下,不敢跟开元令规定的差太多。当然,也会有因为战乱、家贫、家道中落等原因拖到很晚的,比如元稹在战乱中偶遇自己远房姨妈一家,娶了自己十七的表妹(元稹一直相信“缘份”,直到自己二十三才觉得遇到表妹这个有缘人,这才结婚,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是怪人)。至于奴籍、客籍和被藏匿人口,情况就更复杂了。而且唐代上层社会(并非全社会)风气开放,一些贵族女子都半公开养面首(男宠)了,你跟她们讲不能有婚前性行为?(为了掩人耳目,不少面首都是以“和尚”、“道士”等身份留在贵族女子身边。贵族男子看着新鲜,有的也会找尼姑、道姑玩。) 白行简在《大乐赋》中也说,“或十六、十七,或十三、十四”,言外之意就是大家别把十五及笄卡太死,大两岁小两岁都是不错的。 《延寿第一绅言》 宋代愚谷老人(生平不详)所作。此书肯定了古代房中术正确的一面,如节欲、练气、养精等,同时也批判了忍精不射、补精还脑、多女采战、童女养阳等内容,认为这是刀口舔蜜,大部分人会因此受害甚至丧命,只有上古时代极少数真正得道的人或能行此术受益。普通人、后人应该参悟清净无为之道,而不是好高骛远,以身犯险。宣扬这些险道的都是异端、乱道。又说择偶也不能尽信古书,“世降欲来,江南仕大夫往往溺于声色,娶妻买妾,皆求其稚齿而娇嫩者,故生子皆软弱多病而亡”。又说世人将《悟真篇》一句诗抄错了,“总(铅)见芽生须急采”抄成了“癸生”,这才产生了采未天癸、刚天癸童女的邪说。 宋代重文轻武,又大兴科举,朝野上下皆崇尚习文。为了增加读书的时间[内卷],士大夫们晚婚晚育逐渐成为风尚。(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人类的婚龄进一步推迟是一个道理,都是受教育时间变长导致的。)愚谷老人此书一出,迎合了这种风尚,于是逐渐成为了士大夫们的共识。自此以后,“炼铜”便是正人君子们不齿的“歪门邪道”了。(而日本则因为没有学中国的科举制度,所以保存了很多中国宋以前的思想与著作。这也是为什么本系列之前提到的那些著作很多都在中国失传而流传于日本。)(崇尚新生生命力,又不能“炼铜”,于是更加畸形了,如前面谈古代婚龄与古人xp一文中,宋代林千之食童女肉、朱明皇室服食“红丸”等等。) 噫嘘嚱,行文至此,不禁唏嘘。就此搁笔,且待下回分解吧。(老实说,本系列后面应该就会比较偏R18G了,不喜欢R18G的话还是回去读前面1~3吧。) 2022年4月25日 第10章 简谈中国古代房中术与炼铜(其五)(完结篇) 简谈中国古代房中术与炼铜(其五)(完结篇) 书接上回:自宋人自称重新发现《褚氏遗书》,和愚谷老人著《延寿第一绅言》之后,世间医家、治房中术家大多改言晚婚晚育。甚至不少人自己不研究历史,捡了《褚氏遗书》的“必三十而娶”一句,就到处说古人男子要三十才结婚,令人哭笑不得。 不仅晚婚晚育,而且颇有变“节欲”为“寡欲”、“禁欲”的思想转变。这之中也有宋代理学的影响,待有机会写东西讲哲学思想,讲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时候,再细细展开。 但修仙问道的人又是崇尚童、幼、新生生命力的。现在“炼铜”成了禁忌,反而使事情往更病态、变态、畸形的方向发展。不必言林千之、红丸之事,今以中药/丹药为例,再试举一二: 曲蘖 本来指发霉发芽的谷粒,宋元之后也指男精女精调和而成的丹药。 紫河车 紫河车一词原本是两个意思:植物“金线重楼”的别名,和道士炼出的紫色不明“仙液”。自宋元之后,人们赋予了它第三个意思——健康的出产胎儿的胎盘、胞衣。现在的中药紫河车便是这第三个意思。医家、丹家皆将其视为大补之物,有人称服之可辟谷。 秋石 丹药、中药名,宋元时始见于医书。以童男童女尿液浸泡石膏,并和以秋天的露水制成。又有江湖术士在其中掺入春药,宣称是人元、壮阳特效药、长生不老药,进献皇帝或显贵。 我的评价是:多少沾点变态了。也挺可怜的,不像宋以前的人,可以直接炼铜,不用整这些弯弯绕绕。(当然,宋以后也是有人真的炼铜的。如果是普通人,就会被士大夫们斥为“凡愚”、“妖俗”;如果是个别士大夫,就会被别的士大夫斥为“邪门外道”、“走火入魔”。所以凡是自诩正人君子的人,即便家中蓄养有童伎歌女、童仆幼婢,也不会在她们年岁尚小时发生关系。[即便发生了也不会让外人知道,更别说著书立说了。])(之前曾举过康熙娶十一岁赫舍里氏的例子,其实属于特例。原本这两个十一岁的是未婚夫妻[相当于民间的“娃娃亲”],结果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人都早熟,搞怀孕了。为了给婚前性行为遮丑,这才赶紧完婚。) 宋以后,一些文人开始迷恋病弱美、残缺美,或许也与晚婚晚育不无关系——既然不能炼年幼正常的柔弱,那就炼年长但是病态的柔弱。 因为禁欲的缘故,宋以后的房中术著作,很多都要么是删改引用古书,要么是假托炼丹药著作问世的(宋以前也有此类借炼丹药言男女的文字,但相对好懂一点)。后一种十分晦涩难懂,让人看不明白究竟是真的在炼丹药,还是取炼丹药的比喻义,炼男女交合的“阴丹”。 《道枢》 北宋内丹家曾慥编辑成书,为宋以前历代内丹著作的集大成者。曾慥推崇内丹(自身修炼结丹)、服气(即炼气,调理自身吐纳呼吸和精气神),视男女交合炼阴丹、外丹为邪门外道。 《道枢》批评房术采?、御女求丹的荒谬: 指女子为偃月炉,以童男女为真铅汞,取秽浊为刀圭,肆情极欲。谓如此犹不免于一死,何足言成仙? 译: (外丹家)把女子看作偃月炉鼎,把童男童女视为真汞真铅(旧时女子化妆品含铅,后来就用“铅华”指女子青春美貌与青春时光,而外丹家则以真铅指童女)(内丹家也讲铅汞,铅对应命、阴、白虎、后天之炁,汞对应性、阳、青龙、先天阳精),把男女秽浊事(或秽浊物)当作醍醐乳酪,纵情极欲。[del]我说年轻人,你这样不是化劲[/del]要我说,他们就算这样也免不了一死,那里谈得上成仙呢? (所以曾慥默认传说中成仙的都是炼的内丹,炼外丹成仙的都是穿凿附会和民间讹传。) (解放前湖南一带,汽轮船初烧锅炉之际,要以一对童男童女“填锅炉”,大概也是从外丹家的思想演变出的一种封建迷信。) 《宜麟策》 一本明代医学、性学专著,分正续两篇。正篇节选自明代医家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续篇为无名氏续写。对很多传统说法和流行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乏一些更为科学的见解,故很有研究价值。(开个玩笑:难道是穿越者写的?) 《宜麟策》论择偶: 大都妇人之质,贵静而贱动,贵重而贱轻,贵浓而贱薄,贵苍而贱嫩。故凡唇短嘴小者不堪,此子处之部位也(还有点科学,嘴唇形态大小确实和私处有关)。耳小轮薄者不堪,此肾气之外候也。声细而不振者不堪,此丹田之气本也。形体薄弱者不堪,此藏蓄之宫城也。饮食纤细者不堪,此仓廪血海之源也。发焦齿豁者不堪,肝亏血而肾亏精也。睛露臀削者不堪,脏不藏而后无后也。颜色娇艳者不堪,与其华者去其实也。肉肥胜骨者不堪,子宫隘(狭隘)而肾气诎也。 娜柔脆筋不束骨者不堪,肝肾亏而根干不坚也。山根(鼻梁)、唇口多青气者不堪,阳不胜阴,必多肝脾之滞逆也。脉见紧数弦涩者不堪,必真阴亏弱,经候不调,而生气杳然者也。此外如虎头熊项,横面竖眉,及声如豺野狼之质,必多刑克不吉,远之为宜。又若刚狠阴恶,奸险克薄之气,尤为种类源流,子孙命脉所系,乌可近之? 不难看出,除了同样排斥体弱多病、颜色枯槁、面目奸丑和女生男相、凶相以外,《宜麟策》的择偶基本就是和《玉房秘诀》等书反着来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以后的晚婚晚育是与宋以前截然相反的。 《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图》、《七破论》 明代陆西星著。仍然是内丹家批评外丹家,包括前文的曲蘖、秋石也在他批评之列。 类似的内外丹家争议的书籍,不胜枚举,就不一一介绍了。 就这样宣告结尾,感觉多少有点虎头蛇尾,所以附上趣闻笑谈两则: 1.明初张三丰是内丹炼气的宗师,他主张男女双修是神交而体不交,非常反感外丹家的“三峰采战”之术(口舌为上峰,双乳为中峰,阴道为下峰)。然而由于他名字“三丰”和“三峰”谐音,个别后人整理他作品时,还是不小心混入了一些他斥为旁门左道的“三峰采战”的文字。 2.当初蒙古西征,将腺鼠疫带到了欧洲,导致欧洲被“黑死病”阴影笼罩百年。后来明末欧洲传教士将梅毒带到东方,从此东方的风俗行业就有了“花柳病”的灾患。真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了。 大家接下来希望看到我写什么呢?我计划简单写写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与炼铜,大家有更好的建议吗? 2022年4月26日 第11章 简谈西方国家法定婚龄的变迁,以及作者对未来的看法 简谈西方国家法定婚龄的变迁,以及作者对未来的看法 在本系列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中国人的法定婚龄经历了两次延迟:第一次是隋唐创立科举制、宋代科举制兴盛导致的,此次延迟使得男子15/16/20、女子13/14/15逐渐从法定最高不重税婚龄演变为国家推荐婚龄,在一些时期(如明朝洪武年间)还是法定最低婚龄。并且从宋代开始,晚婚晚育逐渐成为士大夫们的风尚。第二次则是近代以后中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导致的,此次延迟使得中华民国规定法定最低婚龄为男18女16,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法定最低婚龄为男22女20。这两次延迟都是由人们的受教育时间变长引发的,并且由于统治阶级一般受教育机会比被统治阶级多、受教育程度比被统治阶级高,所以都是自上而下、从上流社会逐渐影响到民间的。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在帝制被废除前,中国民间一般认为12岁之前的夫妻是童养媳、娃娃亲,12岁之后是官府登记的正常夫妻。实际上中国民间很少会以年龄来区分,而是以女方初潮的时间区分。 而在西方国家,一开始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后来的情况则是一样的)。一般认为欧洲民间开始流行晚婚晚育、教会开始提倡晚婚晚育后,贵族们的婚姻仍然不乏早婚早育的。这是因为近古和近代欧洲小国林立,一段及时的涉外婚姻关系到国家的外交政策、是战是和,以及财产(包括国家领土)和遗产的分配问题。苏格兰和英格兰打了几百年,之所以后来能够和平合并,靠的正是王室联姻、两国王室共同的后代统治国家。所以英国永远不会废掉英国国王/女王,否则就是在给苏格兰独立运动火上浇油。 而且,欧洲政府和教会向非贵族的人提倡晚婚晚育,一开始也并不是出于让他们趁年轻多读书的好心,而是很多地方有封建领主占有他名下女性奴仆和农户初夜权的陋习,早婚的话时间上就太紧张了。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西夏的甘州回鹘就受害于种族歧视政策,西夏政府规定回鹘女子到三十岁才能和本族男子结婚,在此之前要与党项人和汉人交配及生育,以“优化”不好的种族血统。契丹人(辽人)对女真人、女真人对蒙古人也做过类似的事,不过不是针对全部女性。然而血脉的交融并没有让两个民族亲如一家,反而成了世仇。 也有人认为“初夜权”只是少数地区的特例,大部分地区并不存在这一说。“现代法国史学家阿兰·布莱(法语:Alain Boureau)的考据认为欧洲多数地方的初夜权是种都市传说,而非实质的法律或习俗。在一些封建制地区中,少女结婚须得到其居住地领主的允许,这通常需要缴付一笔税金,作为对年轻女性离开领主土地的补偿。有些城市则是必须交上税款,才允许新郎新娘两人结婚登记。一些地方的基督教会也要新婚夫妇先缴付香火钱才允许证婚,甚至是不缴钱就不允许结婚。这让人觉得似乎是‘用钱赎了新娘的初夜’。是故这也使得初夜权的传说加上了一些基础。”(以上摘自维基百科。) 所以从“钱”的角度似乎可以更好解释欧洲平民的晚婚晚育——如果你足够有钱,那么你就有像贵族那样,选择早婚早育或晚婚晚育的自由。没钱?那就乖乖工作攒钱,晚婚晚育吧。所以17世纪的教会规定,在没有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新娘和新郎必须至少21岁方可以结婚——有父母同意的话,那么就有父母的资助,钞能力就发动了,可以不受这一条限制。当时的人甚至认为,只要父母同意,低于7岁的婚姻也是合法的(但低于12岁的性行为法律上会被归为“强奸”)。直到今天,美国大部分州也没有禁止双方父母同意情况下的童婚,只禁止与未成年人发生关系。根据调查,2000~2010年美国共有近25万名18岁以下儿童被父母亲安排婚事,成为童婚的受害者,其中多数是年轻少女被父母安排嫁给年长甚多的男性。(以上资料亦引自维基百科。)可能正是为了照顾这种矛盾情况,所以维基百科才特别指出:“法定结婚年龄不能与法定成年人年龄、最低合法性交年龄、或某些地区的实际初次结婚年龄相互混淆。”(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儿童”并不是指十四周岁以下的人,儿童=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的人。西方人一开始喜欢将21岁视为成年年龄,后来医学研究表明人开始衰老大约在十八岁,人生长发育的彻底结束大约在二十五岁[存在个体差异],向上取二十五太大了,于是向下取了十八。)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未成年人,尤指少女结婚生育,对其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妨碍其学业,导致其经济自立也受到局限。”所以说今天世界上普遍的晚婚晚育,也不过是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出于教育和经济上的考量,大家所形成的共识。至于说“影响个人健康”,抱歉,相较于教育和经济,重要性其实非常有限。吸烟喝酒也有害健康,也没见几个国家禁烟禁酒呀。 既然世界范围普遍的晚婚晚育是由于工业文明时代,大家要学的东西变多了导致的,那就不免令人思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这方面又会起什么变化。要我说的话,无非是三种可能: 1.未来的人要学的东西更多,经济独立更晚更难,更加晚婚晚育乃至不婚不育。于是人类发展辅助生育技术,最后大家都不婚不育,新生儿由政府制造和抚养。 2.未来各国政府面对晚婚晚育和不婚不育引发的少子化、无子化、老龄化,又发展不出足够发达的辅助生育技术,不得不转向发展辅助学习技术。最终每个人都可以合法植入类似“芯片”的东西以节约学习时间、更早经济独立。在此基础上,早婚早育也会逐渐取代晚婚晚育。 3.未来的人类近乎神明,什么稀奇古怪的技术都整出来了。那么就如我在《炼铜沉思录》中说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个人要将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改造成为自己理想的状态将会越来越容易,越来越不怕他人所造成的伤害。所以我大胆预言一下,一百年后,现行大部分刑事犯罪的罪名将量刑变轻甚至消失掉,被我们闻所未闻的一些新罪名所取代。大概我是活不到那一天了。(炼不了真伤心。) 当然,还有可能性微乎其微的第四种可能:人类太拉了,未来既整不出发达的辅助生育技术,也整不出发达的辅助学习技术。混到这份上了,那就只有各个工业化现代化国家被非现代化国家的移民狂暴鸿儒,人类文明开始倒退了。 大家觉得,哪种未来更有可能呢? 2022年4月29日 第12章 从少数民族的性观念中“管中窥豹” 从少数民族的性观念中“管中窥豹” 正如本系列前面数篇总结的,中国人婚龄的推迟,与科举制和工业化的推行、兴盛很有关系。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而言,他们接触科举制、工业化较晚甚至没有(不过在“精准扶贫”之后,绝大部分偏远地区也接触工业化了),故他们所受的影响十分有限。因此,研究较晚一些时候少数民族的一些性观念,可作为在科举制和工业化推行前,中国普遍情况的一个参考、参照。这大概就是孔子说的,“礼失而求诸野”吧。 两少一宽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经济停滞,犯罪率飚升。1983年7月,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总设计师提出了“严打”,即对于各种刑事犯罪严厉打击,从重从快判决和执行。到了1984年,总设计师又听取他人意见,认为对少数民族也“严打”会破坏民族团结,于是又推出了“两少一宽”,即对少数民族刑事犯罪少判决少执行,或是从宽判决和执行。虽然自2010年后,多位中共中央要员、多个官方组织公开否定和批判了“两少一宽”,但严格来说,1984年的两份宣布“两少一宽”精神的红头文件并未被正式废除。 历史资料: 对少数民族中的强奸罪必须实行“两少一宽” 政策 作者:张济民,张竹萍,孙明杆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本文节选关于具体的性犯罪部分,省略了很多套话和说理): 1.强奸罪。 强奸妇女是一种侵害妇女人身权益的犯罪行为, 历来属于打击重点,但在藏、蒙、羌3个少数民族中, 由于长期历史形成的习俗的影响, 婚前性行为比较随便。除了通奸的行为较多外, 违背或基本违背妇女意志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也时有发生。对此, 如果按强奸罪依法从重判处, 往往得不到社会的同情, 而且被害妇女还要受到一些人的歧视或嘲讽, 不仅不好嫁人, 有的甚至被迫流落他乡。如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牧民肖布加(藏族)强奸案, 被告肖布加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当地群众反映说“按民族习惯, 肖不应捕判”。 被害人之父反而到被告家赔礼道歉。又如互助羌族自治县有4名羌族罪犯轮奸1名羌族妇女, 致使该妇女回家后卧病6天, 身心受到摧残。如此严重的强奸犯罪, 科以重刑是罪有应得, 但主犯被判处死刑, 其余3犯被分别判处死缓和15年有期徒刑后, 在羌族群众中却引起强烈反映。不少人认为“不应该”, 责骂被害妇女是“不知羞的东西, 把人家害下了”。致使这个被害妇女害怕报复, 整日不敢出门。再如1983年“严打”期间, 玉树藏族自治州3名藏族罪犯将一名藏族妇女用汽车挟持到野外轮奸, 被害人告发后, 法院依法判处3犯有期徒刑9年、8年、7年。已属从轻处罚, 但当地不少群众仍骂被害妇女是“害人精”, 致使这个妇女长期嫁不了人。 2.奸淫幼女罪。 解放前, 青海的藏、羌族中普遍存在着“做女人礼”、“戴天头”、“拜经旗杆”, 蒙古族中存在着“拜栓马桩”等一些落后的习俗。一般是女孩子长到13、15、17岁时, 由父母或亲友举行一种仪式。如藏族于农藏历腊月三十晚上, 由父母将女儿头七(七岁至十三岁的一种发型)的发辫改变为成年女子的式样并举行隆重仪式, 表示祝贺, 这就是“戴天头”。仪式举行之后, 即表明该女子已成为成年女子。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地区, 女孩子有了非婚生子女, 父母很高兴, 求亲的人家也愿意登门求亲。藏、蒙古族妇女中有些人直到老年都没有正式结婚, 但却子女满堂。解放后这种落后习俗虽已基本改变, 并逐渐趋于消失, 但其影响仍然很深。所以在这些少数民族群众中,男青年奸淫13、14岁未成年女孩,许多人就不认为是犯罪, 甚至也不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只有中、老年人奸淫幼女才被认为是不合情理的事, 但一般也不诉至司法机关。对这类奸淫不满14周岁幼女的案件,若以奸淫幼女罪论处, 群众和受害者父母多为不满, 社会效果也不好。如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牧民额尔德尼(蒙古族)等9人,自1981年5月至1983年9月,先后多次奸淫一个年仅12岁的幼女。案发后, 被害者及其亲属均不告发。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牧民拉白(藏族)于1981年9月29日遇见一时年13岁半在草滩上找牛的女孩, 即乘机将少女强奸。被告拉白被判拘役6个月, 量刑显属畸轻, 且刑法第139条无判拘役的规定, 经检察院抗诉, 法院改判3年。许多群众则说“把拉白捕判, 将这个人冤枉了, 如果抓个丫头耍一耍, 就要判刑,在草滩上这样的人太多了。” 3.对处理少数民族中几种(性)犯罪的意见。 对强奸、流氓案件一般应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鉴于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的存在,性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要小的情况,在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司法机关对发生在民族内部的流氓(只含侮辱妇女)、强奸案件一般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告发的案件中,对确已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但量刑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一般不判重刑。对未成年强奸犯,能不捕的就不捕,能不起诉的就不起诉或免诉。被告人索南加,藏族,时年15岁,1984年8月, 在回家途中遇见一骑毛驴过路的14岁少女,遂将其强行拉到洋芋地里企图强奸,因被害人极力反抗而未遂,并于次日告发。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检察院对被告人索南加作出了批准逮捕决定。捕后,被害人的父母遭到了许多群众的谴责,压力很大,多次要求撤诉。果洛州检察院根据“两少一宽”政策精神, 认为该案与藏族的旧习俗有关,被告人又具备《刑法》规定的未遂犯和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条件,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可以不捕,撤销了县检察院批捕决定,责令其家长严加管教,社会效果很好。对强奸其他民族妇女、奸淫本民族不满14岁幼女的,一般均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奸淫幼女手段残忍恶劣,致使被害人性器官严重损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者, 不论被害人或其亲属是否告发, 被发现的均应按“情节特别严重”定罪处罚。如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牧民才合杰,藏族,时年19岁,于1984年3月25日酒后将一9岁幼女奸污后,怕罪行败露,杀人灭口,用石头砸该女头部致死。法院判处被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若未造成严重后果,其亲属又不愿告发者,也可以按特殊情况作其他处理。强奸其他民族妇女, 或少数民族中的国家工作人员,犯此类罪行者, 则应依法惩处。若未造成严重后果,其亲属又不愿告发者,也可以按特殊情况作其他处理。 结语 据网友反应,直到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仍然存在不少表兄妹、姐弟甚至亲兄妹、姐弟非法近亲结婚的现象,并且现在不少人在网上为自己因近亲结婚而身心异常或残疾的子女募捐。 2022年5月4日 第13章 有序、无序与炼铜 由于我所受的教育,现在我思考问题总是习惯以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为出发点。今天我姑且暂时放下马克思主义,彻底“唯物”一回,从物理和生物的一些原理出发,尝试思考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运作。才疏学浅,仅是胡言乱语,各位看官大可以一笑了之。 大家学过高中物理的话,应该大概知道,物理上有一个叫“熵”的东西描述一个物理系统的混乱度。在缺少外力、外部能量输入时,一个物理系统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往熵增,即更混乱、无序的大方向变化。当然,这是我们人类所观测到的,也可能有时间流动方向正好和我们相反的生命形态,在它们看来大方向是熵减的。 然后我们的祖先,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出现了。自生命诞生以来,它就尝试利用自己吸收的富余的能量,创造一个熵减的小环境,使身边的一切变规律、有序。原始的海洋是一锅大杂烩,而原始的生命则拼尽全力,尽量让自己的细胞液不是一锅大杂烩。那么,从无生命的物质颗粒的角度看(假设它们有意识的话),生命就是没事找事,本来大家都是非常自由、平等的一锅大杂烩,生命非要造出一些不自由、不平等来。那这就很奇怪了,如果生命本身就起源于物质的不自由、不平等,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又将自由、平等视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古人就曾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明目张胆地制造人与人之间极端的不自由、不平等,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大混乱,反而与生命“熵减”的目标背道而驰了。 用我曾经写在一篇小说里的话说,生命就是物质生了一场病,一场不耗尽自己吸收的富余能量不罢休的无可救药的疾病,一场非要逆熵增而行的没事找事就是要折腾的疾病,颇有一点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了。而人类这种社会性的生命更是病得厉害,又要熵减,又要搞什么自由平等,都不能叫在鸡蛋上跳舞了,简直就是在针尖上跳舞。 那么,可以定义这么一组概念:追求熵增,是人类“物质性”的一面;追求熵减,则是人类“生物性”的一面;追求熵增与熵减的调和、共存,则是人类“人性”的一面。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统治者,都在探索一种合适的“序”,既不让人觉得自己的自由、平等被无理限制了,又实现某种程度的“熵减”、有序。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重农抑商等价值观和制度、文化,就是农业文明时代人类最成功的“序”。这种东西如果只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道理,大部分人感情上是无法接受的,于是社会思想不可避免地会滑向唯心主义,比如各种宗教,比如中国古代在宋代逐渐形成了一套“理学”,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将“序”直接标榜为“天理”。 稍晚一些时候,在欧亚大陆的西边,一群西方人突然产生了一种奇思妙想:如果直接将自由、平等作为社会的“序”,是不是就不用处理熵增与熵减、物质性与生物性的矛盾了?这个奇思妙想威力惊人,使得西方在工业文明时代反超了曾经领先几千年的中国,站在了现代人类文明之巅。但是凡事都是有代价的,直接把自由、平等作为“序”,不是无序,胜似无序,一下瓦解了压制商人(也即后来的资本家)几千年的教会、政府等“序”的权威机构的权威,使得资本、资本主义(又或者说,是“物质”)成为了唯一的权威、唯一的“序”,于是人类文明不可避免地滑向了物欲横流、及时行乐的深渊,自由得异常混乱、无序。 然后就是马克思恩格斯降临,把“自由”踢了,说真正的自由属于共产主义社会,试图建立一种“平等而有序”的“序”。但是马克思主义解决不了这样一个问题:有“序”就要有法制,有法制就要有官僚、权威,有官僚、权威就会有不平等。所以虽然马克思主义帮助一些国家走出了极端不自由不平等的地狱,但并没有彻底实现“平等而有序”的崇高理想,没有把人类从资本主义“物质性”的无序深渊中彻底拯救出来。 记得有一年,忽然传出了一则谣言,说一群诺贝尔奖得主开会,一致认为,人类文明的出路就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实际上,是开会的主持人在罗列古代哲学家时,提到了老子的名字而已。但我觉得,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人类文明的出路还真有可能在《道德经》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认为,人们眼中那些势不两立的东西,其实都是相互比较之后才诞生这组相反的概念的,人们脑子里不存在一个只有自己本身、没有自己对立面的概念。换言之,追求极端是走不通的,比如大家都真善美了,其实也就是大家都假恶丑了。那么引申过来,有序无序这一对矛盾,也不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而是相生相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若能调和有无,便是参悟了至道的至人。 我虽然不是至人,但也在这斗胆猜想一下,未来的人类可以怎样“调和有无”:最简单的办法,直接将“熵减”刻进人的DNA,这样未来即便官僚和法制消失了,即便放开彻底的自由、平等了,人类也不至于滑入熵增、物质性的无序深渊。当然,修改生物上的人类DNA是违背伦理的,所以也可能是一种熵减、有序、规律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基因。它会将我们的精神世界改造成无序中有序、有序中无序的状态。人人心中有“序”了,原来承载“序”的现实权威就自然消亡了,资本主义、“拜物教”等强调物质性忽视生物性的思想也会自然消亡。届时,人类就会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有序和“人性”。 这时就有人要问了:我是看到标题的“炼铜”才点进来的,你扯这么多,和炼铜有关吗?你别说,还真有关系——我且问你,你最喜欢萝莉的哪一点?我的话,最喜欢的还是那双充满生命力的传神的眼睛。西方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国古人则说的是“眼精”,眼就是一个人最精华的部分,“眼中有神者贵,无神者不贵,必为人昏暗”,后来才由“精”字造出“睛”字。眼睛是否有神、有光,是一个人生命力强弱的最直观表现。如果一个人眼中无光,或者眼光中透着邪性、狡黠,也就代表着他生命力的耗散、分歧和式微,即身心趋向于熵增、混乱、无序。或许眼睛是一面镜子,我们的内心用它照见这个世界;那么光路可逆,这个世界也可以用它一窥我们的内心。生命是追求熵减、有序的,那么眼中透露出生命力的光,便是熵减、有序之光了。又或许应该修改“萝莉”的定义,只有那眼中有光、有神的,才是萝莉,为我们带来光的萝莉。 所以你讨厌三次元的一些熊孩子也并不奇怪,那是生命对熵增、混乱、无序的本能厌恶。如果不讨厌,倒该反思一下,是不是沉迷于物质性,忘了生物性和人性了。 附:《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论眼目:   黄帝问曰∶余尝上青霄之台,中陛而惑,独冥视之,安心定气,久而不解,被发长跪,俯而复视之,久不已,卒然自止,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裹(《灵枢》作窠,下同)者为眼,骨之精者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精(《灵枢》作黑眼),血之精为其络,气之精为白精(《灵枢》亦作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契(一作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头目,逢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之精,则其精所中者不相比,不相比则精散,精散则视歧,故见两物也。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晴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揣(《灵枢》作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所舍也,故神分精乱而不揣(一作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气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曰∶余疑何其然也,余每之东苑,未尝不惑,去之则复。余惟独为东苑劳神乎,何其异也?曰∶不然,夫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   目 外决(一作次)于面者,为锐 ;在内近鼻者,上为外 ,下为内 。目色赤者病在病在胸中。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夫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一作洞)。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传为鼽懵(《素问》作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   足阳明有侠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头痛,引颔取之,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补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阴阳交于锐 ,阳气绝则乃瞑目,阴气绝则眠。目中赤痛,从内 始,取之阴跷。 第14章 再谈“序” (接上一篇) 从“序”的角度看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本身就是有序与无序的辩证统一、对立包含:追求有序的生命由“追求”无序的物质微粒组成。从化学上讲,物质微粒可分成有机与无机,化合物与单质。但无论一种物质被怎样分类,只要将它提纯到一定纯度(即想办法赋予它“序”或激发它自身的“序”),就能得到稳定(有序)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从物理上讲,则可以将物质微粒拆解到原子级别,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于是无序的微粒又有序了。但是电子的运动轨迹只能用概率和量子力学大致描述,原子核的聚变裂变也极难控制,又是一种无序…… 从“序”的角度看人类文明非政治层面的发展: 游猎、采集时代:人类直接破坏其他生命的“序”,掠夺包含能量的“序”的成果。 游牧、农耕时代:人类开始研究其他生命的“序”,帮助其他生命按“序”发展壮大再行掠夺。同时,也初步思考与研究了无生命物质的有序与无序,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什么我们习惯说某种物质具有某某性?就是因为我们祖先主要研究生命的“序”,所以也假定无生命物质也有自己的本性、本心。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研究无生命物质的有序与无序取得了突破,并在此基础上重新从纯物质层面解读了生命的“序”。因为是先在无生命物质上取得突破(并且政治上是资本主义、拜物教的主场),所以各种技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的“序”产生了破坏,也即“破坏了自然环境”。农耕时代其实也有破坏,比如耕地退化等,但因为农耕时代人类生存根本和研究方向都主要集中于生命的“序”,所以是边破坏边治理,而不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先破坏后治理。 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一方面是进入了“生物、生态、环保时代”,开始研究和“自然”,也就是人及其他生命的“序”和谐共存;另一方面则是进入了“信息、智能化时代”,开始研究非现实世界和非物质世界的有序与无序;再一方面则是进入了“宇宙、量子时代”,开始研究更宏观和微观尺度的有序与无序。 农耕时代,人类主要研究其他生命和人的“序”,而生命的活动有时是物质的,有时是超越物质的,所以农耕时代的人类思想大部分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唯心主义”的。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因为对物质的研究,唯心主义式微,唯物主义开始流行。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又会走向什么主义还很难说,毕竟人类开始讲“环保”、“保护生态”不过一百年,计算机被发明出来不到一百年,载人航天被发明出来五六十年,全球互联网被发明出来更是不到五十年,扫描隧道显微镜被发明出来更是不到四十年,未来的人类会如何思考,我们今天是很难想象的。 从“序”的角度看“炼铜”: 对新生生命力的喜爱,是对熵减、有序和理想主义的追求,“天真”便是理想主义的代名词。人的生命从一颗受精卵开始,一分为二,二化为四,然后不计其数,是何其有序、优美、美好;等到生命尽头,或垂垂老矣而死,或各种原因死于非命,又是何其无序、混乱、丑陋。常有人将生命力误解成“野性”,其实所谓“野性”,不过是高级的“序”看低级的“序”,并非越是无序越有“野性”。面对克苏鲁的不可名状,面对地球深处混沌的岩浆,我能看到,那既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终点——死亡,却不是我心心念念的,那分开混沌的原初的新生生命力,照亮黑暗的第一束光。 但若将“炼铜”在现实中付诸行动,又是对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的“序”的背叛,是物欲横流、及时行乐的实践,是背弃规则、驶向混乱。多么挣扎,多么矛盾,多么痛苦,多么黯然神伤。 噫吁嚱,且枕着这网络的河流,饮那幻梦泡影的、虚拟不实的酒和乳吧。 “我愿我的眼中只有光,没有尘,这是一种不可能。” 第15章 “序”与自我意识、自由及其他 “序”与自我意识、自由及其他 从客观上看,无生命物质是趋向于无序、自由的,而生命是追求有序、不自由的。但从主观上看,一般认为物质没有自我意识,连“自”都没有,自然也谈不上“自由”,而追求有序的生命反而获得了自我意识,获得了非物质层面的精神“自由”。这大概便是有的人所说的,真正的自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了。 同理,人相比一般的生命、动物,“序”更繁复更高级,更不自由;但人也演化出了更高级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精神上更自由了。所以在人的身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如此尖锐、痛苦,其他生命可能根本体会不到。 精神上的自由,是相较于“距离现实多远”而言的,是针对“能考虑的可能性非常多”而言的,并非越无序越自由越让人舒服。比如一棵被大风刮倒的树,在很多动物眼中没有什么用,有的动物可能啃两口磨磨牙,有的动物可能用来筑巢,河狸可能用来修水坝。但在细菌、真菌和一些小植物眼中,这就是一块上好的培养基,可以支撑起自己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而在初具文明的人类眼中,就想的更远更大更多样了——它可以是劈好了待烧的柴火,可以是一个独木舟,可以用来种蘑菇,可以是房屋、家具的一部分,可以做成木工摆件、玩具,可以在军事上制造滚石落木,可以做成棍子、木桩……显然,相比动物,在人类眼中一棵树的用途更自由,但并非更无序。有的用途,比如燃烧,会让树木在物质上变得无序,但由于仍然是在人类的计划、蓝图内,所以精神上仍然是有序的。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审美都是追求有序、追求数学美或自然美的,少有人会欣赏太无序、“自由”的东西。比如中式园林虽然强调非对称美,却往往会象形自然、象形人或动植物,并且使用几何图形“裁景”来获得别样的意境。大部分会看R18G的人,也是喜欢看二次元、很难接受三次元,背后的根本原因恐怕也是三次元比二次元“无序”得多,大概只有欣赏三次元克苏鲁的美的人才会欣赏三次元的R18G。 那么说回“炼铜”,三次元的熊孩子比二次元的更讨厌,也是因为现实中的熊孩子思想上更无法理解高级的“序”,即更无序一些。二次元的熊孩子会被作者赋予一些调皮捣蛋的理由,而现实中则往往没有理由。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编故事需要逻辑,而现实有时不讲逻辑。又或者是我们太老了,已经不能理解低级的“序”、简单幼稚的理由了,这才误以为“不讲逻辑”、“不讲道理”。 对黑暗、死亡和未知的恐惧,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无序的恐惧。如果我们潜意识里觉得眼前的黑暗、未知是可知的且有序的,只是我们认知水平不够,还无法认知,那么就会不怎么恐惧了。有人说走夜路的时候可以哼歌来减轻自己的害怕,一则是转移注意力,二则是和谐有序的乐声能安抚人的精神了。还有人说人比鬼更可怕,也是基于有的人比鬼更难捉摸、更不讲道理。当然,鬼是不存在的,至少现在还没发现这种物质。 而科学则正是人类走夜路时哼的那首歌。科学之前,人们也哼过宗教之类的歌,结果除了佛教讲纯粹的因果报应(可能“现世报”,可能“下世报”),其他宗教都是既讲因果又不讲因果,还得看喜怒无常、捉摸不透的“神”的脸色,也活该被科学吊打。现代科学的基础,其实是可知论、逻辑思维、尤其是线性思维的。结果随着科学发展,人们发现,现实世界并不完全是可知、线性的,有的地方是混沌(chaos)甚至无序的。也不知道究竟是我们还没有认知更高级或更低级的“序”,还是其实熵增才是现实的常态,熵减只是特例。或许“科学”并非这个世界的固有规律,只是一首歌罢了;而如果真的存在某种现实世界固有的、我们还未认知的底层逻辑、“序”,那么遵循这种最底层的“序”的粒子是否具有自我意识呢?所以数年前我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地外文明”,其实就是某种基本粒子呢?我们即是“外星人”,我们的世界由“外星人”组成,而这个世界就是“外星人”的一场“科学实验”或者“演习”。“外星人”发明出这个世界和我们,就和我们发明出人工智能是一样的,只是“外星人”的人工智能更为宏大、智能,没有使用二极管、三极管,直接使用了“人脑”和“人体”。 那么说回“炼铜”。这样说来,虽然都是对新生生命力的喜欢,但每个人炼铜的具体理由其实都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喜欢眼中萌动的生命力,熵减、有序之光;有的人则是喜欢尚未定型的自由,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有的人还喜欢一种不同于成年人的低级朴素的“序”;有的人还喜欢萝莉的易操控、易将自己的“序”加与她……也可能像我一样,各种理由都沾一点。萝莉就是这样迷人的矛盾生命,让人不忍心打破她的“序”,又让人不忍心不打破;让人想要影响她、指引她,又让人想要被她影响、被她指引。 那么创造我们的基本粒子是怎么做的呢?答案是,易观测到的粒子会受那些更小、更难观测的粒子组成的“场”的影响,又或者说是相互影响。看来基本粒子也是一群萝莉控呢。233 2022年5月14日 第16章 “解红”之问 “解红”之问 ——简谈中国古代房中术与炼铜·外传二 “解红”一词,典出五代和凝《解红歌》:百戏罢,五音清,解红一曲新教成。两个瑶池小仙子,此时夺却柘枝名。作者又在标题下面自注:唐有儿童解红之舞。然而,后世学者却找不到唐代关于“儿童解红之舞”的记载,不知道是唐代相关文献失传了,还是这只是和凝的穿凿附会。于是一些学者认为“解红”是和凝自编的舞曲曲调,一些学者则认为“解红”是和凝给自己家歌舞童伎取的名字。总之,这就是“解红”这个词牌名最早的出处了。 更诡异的是,“解红”(又作“解红儿”、“解红慢”)这个词/曲牌名下面,竟有超过一大半的作品在讲“修道”和“炼丹”,比如: 本来真性体,虚空遍界圆明现。情尘掩翳心珠暗。溺重渊、灵光不昧,一点煇煌元非远。扫浮云、万象无遮碍,天心见。野花啼乌,閒中舒卷。看沧海桑田几清浅。衰荣代谢常消息,尽愁山苦海,流浪难转。猛省来、乾坤总妙玄。松筠畔、寂寞细玩真源。曹溪路口无阴树,非法非禅。直待一阳生,坎光腾如波捲。谁会取、静饮刀圭浮虑遣。视无形,听无声,言毋辨。这落魄逍遥真可羡。白云堆里容痴倦。共寒泉枯木,高隐壶天。——明代·张宇初《解红慢·了悟》 洞天深处。道非远,咫尺人难悟。浮沉内景。须凭匠手工夫。专候晓来,一点阳生通玄路。尽藏在碧波深深处,恁时主。地雷震动山头雨。渐浇灌黄芽,乍离土。婴儿采得携篮去。向真霞六阳,鼎内烹煮。搬运转,东西与南北,铺八卦九宫,要知宗祖。十干数内分左右,要显龙虎。玄武后随,朱雀当先,祥云布。曲江上,万神都来聚,夫与妇。癸母跨赤龙,归洞府。要寻觅金翁,问凭据。阴阳会合三千数。指天地海山,同寿坚固。——宋代(一些资料作元代)·佚名《解红·呜鹤余音卷一》 混元朴裂。转四生六道何时彻。翻躯改壳,杳冥中万度生灭。皆因父母,匹配阴阳合精血。胞衣内,感成胎孕,形自结。不知谁腥臭穴。认作自家好宅舍。钻头扑人轮回劫。任形骸贩骨,高似山叠。学道修真莫着邪,休言龙虎,罢讲龟蛇。莫寻婴姹。收拾起四象三车。刀圭铅汞,水火黄芽并白雪。百般呼吸,神和气化弄舌。性中母令一物添,心上常教万缘绝。孤然独显沉沉月。放灵明晃朗,无障无遮。——元代·三于真人《解红·呜鹤余音卷一》 冻云凝住。积琼瑶、祥瑞唯同遇。轻抛细舞。风刀剪旋旋甫布。顷刻遍铺。原野山川并溪渚。兼沟隰长桥孤渡。皆一睹。对此景、暮江堪画处。见三两渔人笑相觑。披蓑荷笠歌声响,指酒旗招飐,投饮欢聚。广锁缀、园林与樵路。更能迷迥邈,点点鸥鹭。鲜胜皓鹤,宜夺白鹇素。晚霁雾开,微显斜阳银霞著。门迎照、浑如仙趣。罗玉户。自有个祝融来吐耀,射虚外、昆仑列琏璐。方当夜静清霄莹,放一轮明月,光彩交互。——金朝·王哲《解红·冻云凝住》 叹嗟浮世。被荣华、驱策名和利。人人斗作机心起。百般奸计。嫉妒愈增侥巧重,生俱相效皆贪爱。何曾停住常若是。各衒女夸男孙奉侍。更酒迷歌惑望长遂。还知七十应难值,便百年限来,无有推避。早早悟、前途不如意。急回头便许,脱了生死。投玄访妙,搜微密察幽秘。管取自然,神气双全分明见,元初个、真真圆性,诚恁似。玉貌琼颜奇又异。莹宝光、瑶彩吐祥瑞。金丹结就虚空萃,处清静,大罗天上仙位。——金朝·王哲《解红·叹嗟浮世》 杖藜徐步。过小桥,逍遥游南浦。韶华暗改,俄然又翠红疏。东郊雨霁,何处绵蛮黄鹂语。见云山掩映,烟溪外,斜阳暮。晚凉趁,竹风清香度。这闲里光阴向谁诉。尘寰百岁能几许。似浮沤出没,迷者难悟。归去来,田园恐荒芜。东篱畔,坦荡笑傲琴书。青松影里,茅檐下,保养残躯。一任世间物态,翻腾催今古。争如我,懒散生涯贫与素。兴时歌,因时眠,狂时舞。把万事纷纷总不顾。从他人笑真愚鲁。伴清风皓月,幽隐蓬壶。——元代·佚名《解红》 如果考虑到外丹家炼的不是正儿八经的丹,而是以女子为炉鼎,以童男女为真铅汞的阴丹(可参阅这个系列之前的几篇),那可真是细思极恐。我怀疑这些作品大都是宋以后一些“炼铜术士”在“解红”这个词牌名下面用黑话交流的产物。以下文字,都是个人无端猜测,如有冒犯,还望古人泉下不要找我麻烦,就当我开了个玩笑: 松筠畔、寂寞细玩真源。曹溪路口无阴树,非法非禅:无阴(荫)之树,实在罕见。或是指幼女无阴毛的阴户? 直待一阳生,坎光腾如波捲。谁会取、静饮刀圭浮虑遣:外丹家以男精女精为真刀圭(醍醐乳酪)。 就此搁笔了,毕竟思路可能是错的,那么写的越多错的越多。各位看客可以自己上古诗文相关的网站搜一下,自己感悟一下古人都在“解红”这个词牌名下写了些啥。 2022年5月19日 第17章 内丹家与外丹家 内丹家与外丹家 ——简谈中国古代房中术与炼铜·外传三 宋以后的房中术、性学著作,可以说再无专著,要么直接引用古人文字,要么附于医书,主言性病、孕育,要么附于丹书,借炼丹隐喻男女——还有混在小说里的,更不讲究,勉强自圆其说推动故事发展就了事。虽然宋以前这三种情况也很常见,但那时既有综述,又有专著,而且用语更为直白,宋以后的相关文字我是真的读起来好累好费解。就算费心解出来,也不只这一种理解,有多种理解的,毕竟这些文字都是高度抽象、影射、隐晦后的。又累又费解又收效甚微(不得不说还是宋以前的人写的够涩呀),让人没了动力,所以我“虎头蛇尾”了,宋以前房中术著作中关于“炼铜”的文字我都摘出来逐句翻译了一遍,宋以后则只大概讲了一下(而且本来宋以后晚婚晚育,炼铜的就少了,要写成可流传的文字更不知道要拐多少弯)。但不排除读者中有人不惧烦难,想啃这块硬骨头,所以我在这里分享一些我所了解到的基本概念,帮助大家整理思路: 1.内丹家和外丹家公认的一些概念(等号表示可以互相指代,不是二者完全相同。类似于可以用0指代真、是,用1指代假、否;但0和1亦可用于计数,不一定具有逻辑意义,而真也不完全等同于是,假也不完全等同于否。) 铅=(赤)松=命=桃=阴=坤(地)=白虎=后天之炁=泉/水=以“玉/石”开头的一些词,比如“玉露”=姹女/室女/处子=童女=童女之血或女精(爱液及高潮液)=血气, 汞=(青)竹=性=杏=阳=乾(天)=青龙=先天阳精=木/火=以“金/精”开头的一些词,比如“金风”=婴儿/孩提/童子=童男=童男之精/阳锐=精气, 其它常见的铅的别名、相关词语:连,链,离女,河车[可以指原料铅,可以指以原料铅配出的丹药],黑锡,金公,青金[顺带一提,铜是赤金,老早就作为贵金属、货币流通了。先秦时书中的“金千斤”之类的数额很大的,可能不是黄金而是未铸的赤金或铸好的铜钱],水中金,墨铅[含铅的石墨], 铅华/铅霜/白雪[铅粉,古代含铅的化妆品],癸母[女子来月经即天癸至,心血来潮,天癸始至即初潮]。 其它常见的汞的别名、相关词语:水银,水中银,汞砂,灵液/金液,辰砂[朱砂、丹砂]、甘汞[以上二者为含汞之矿石],白澒[汞的异体字],辰星[水星],赤龙[辰龙]。 桃、杏一般是文人用的隐喻,丹家用的较少。如《红楼梦》中一首咏梅的诗《咏红梅花得“红”字》开头一句: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丹家如果说“桃源”的话,那既可以指世外隐逸之地,也可以指…… 坎,水洼,借指人体的潮湿、低洼处,如肚脐、阴部、腋下等。 炉鼎,既可以指炼药丹炉,也可以指女性及其生殖器。同理,火、祝融等词语也有两层意思。 壶天,传说汉代有得道老者市上卖药,散市即跳入壶中而去,后用来指装丹药的葫芦,也可以指女性生殖器。洞天同理,既可以指隐居的洞穴,也可以指人体内的天地、丹田。 2.内丹家与外丹家的分歧 内丹家认为以上概念只有涉及一个人自身体内的才是实指,其他都是借助外物的比喻、虚指。就像成语“狼心狗肺”一样,不是说一个人真的给自己装上了狼的心狗的肺,而是比喻这人像禽兽一样刻薄寡恩、无情无义、忘恩负义。所以内丹家主张无须借助外物,自己按照功法调理自己体内的阴阳,就可以在丹田结出内丹。故内丹家,尤其是发展到后期的内丹家,主攻炼气、炼心性、呼吸吐纳、饮食、打坐静养参悟,连服食丹药都基本不整。当然,一些人除了修炼文功、内功,也会进一步修炼武功、外功。但和后世武侠小说不同,丹家的武功不以打斗、比武为目的,仅仅是帮助自己结丹罢了。 而外丹家则相反,认为以上概念既是虚指又是实指。人要调理自己体内虚的阴阳,就要借助外物实的阴阳来影响、感应。所以外丹家干的事就非常五花八门了,不仅像内丹家那样炼气炼心性,而且有的人炼丹,有的人练“性”,有的人炼铜,有的人都炼。 如果你对佛教有所了解,那么你可以将内丹家和外丹家的分歧类比佛教禅宗和藏传佛教密宗的分歧。二者都源于最初的丹家或佛教,但又都与丹家、佛教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和他们三观上的分歧相比,基督教的天主教、东正教争三位一体、两位一体,伊斯兰教的什叶派、逊尼派争君主正统性合法性就像过家家一样。结果三观天差地别的只是互相骂,过家家的倒打得头破血流尸横遍野,可见西方文化大概很缺包容性基因。当然,外丹家和佛教密宗的陋习早已作为封建迷信被取缔了,一切宗教活动都不能逾越现行法律和公序良俗,否则就是邪教。 大致就是这些了。看了这篇,再回过头看上一篇乃至前面几篇,应该会有新的体会。勇于探索的话,可以自己去啃啃古书。 2022年5月20日 第18章 古今中外的常见意识形态,以及它们看待性、炼铜的态度 古今中外的常见意识形态,以及它们看待性、炼铜的态度 1.原始巫术、宗教和原始神秘主义 虽然这些东西在现代要么属于极偏远地区乃至于原始部落,要么多少沾点邪教,但在成体系宗教诞生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的意识形态基本只有这些。这一意识形态下,人类一般是崇尚性的,性行为被认为是取悦上天和鬼神的重要一环。 至于炼铜,大概会在长期实践后,总结出一个大致的标志时间节点,过了这个节点的性行为就是合适的。一般都会比较注重女子的时间节点,因为女子更易因过早的性行为受伤。远古时期的中国汉族(当时叫“诸夏”、“华夏”),以及和汉族同源的藏、羌等族,喜欢单数,总是在女子年龄为单数时改变她的发型,代表她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比如藏族会在女子7岁时改变一次发型,代表准成年,然后13或15或17岁时再变一次,代表正式成年。汉族自唐代后,一般在女子15岁时为她及笄许嫁,唐代之前可能是11岁及笄(据嫁娶年龄推测,无史料依据),春秋时期可能是9岁(同上)。而北方游牧民族则喜欢双数,尤其是8,一直到清代,满族人还图吉利把很多东西凑成8之数,像什么八旗、八大铁帽子王(后来扩为12个)、满汉全席每一类八道菜、《四库全书》整一个八份(一底本七抄本)等等。因为游牧民族史料较少,所以只能说他们上古时期定的时间节点应该是一个双数,很可能是8。后世一个蒙古部落因有违抗忽必烈汗命令的嫌疑,被忽必烈汗的亲卫军将所有8岁以上的女子掠去蹂躏,大概可以作为一个佐证。 2.早期宗教 随着人类知识、制度建设(如周公制定周礼)的积累和早期宗教的诞生(如汉代时佛教传入内地和道教诞生),节欲逐渐流行,人类在性行为上逐渐趋于保守。虽然仍然崇尚性,但只崇尚合礼制/道法、有节制的性。 至于炼铜,也是同样的,规矩会比原始时期多上不少。 3.晚期宗教和玄学 大部分都会有比早期宗教更繁琐的礼制、法度,所以节欲也逐渐变成禁欲。 炼铜同理,规矩更多了。比如在宋代以后,一般会以女子来初潮为新的时间节点,而不是单纯看年龄。 4.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 反对晚期宗教和玄学的禁欲,提倡性解放、性自由。 但在炼铜上,则要么极端严苛(如只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青梅竹马),要么直接禁了。因为自由主义,尤其是现在盛行的“政治正确”自由主义认为三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不存在自由恋爱,要么是被父母等强势者强迫了,要么就是被诱骗了。 未来大概会区别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吧。 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很多炼铜术士会加入宗教组织,或者组建自己的“新兴(xie)宗教(jiao)”,用“宗教”和“政治正确”对冲。 然而“政治正确”又何尝不是一种宗教呢?“教徒”们在广场上为焚烧“异教书籍”而欢呼,于是就没有人追究“教会高层”种种违背教义的行为了。在对待黑人上,美国“电影里让黑人扮演上帝,现实中让黑人去见上帝”。在炼铜上,美国涉及高层的爱泼斯坦案不了了之,韩国前总统文在寅曾声称要彻查娱乐圈黑幕,结果没一个老板被抓,倒是死了几个年轻艺人,就是对“政治正确”的莫大讽刺。 5.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禁止一切性交易和性信息的公开传播,认为凡是涉及金钱、价值(包括传播价值)的性都有性剥削的嫌疑。但是为什么二次元也管呢?画师涉嫌性剥削二次元虚拟形象吗?其实就是管三次元的同时顺手管了罢了,担心二次元也会影响社会公序良俗。有点像禁食野生动物,结果华农兄弟被牵连着吃不了竹鼠了。 炼铜?性都给你禁了,还想炼铜呢?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待“性”可以参考对待宗教(区别是宗教明面上还是合法的[“新兴宗教”除外],而性则整个都是灰色地带):没有说要把你赶尽杀绝,但不能在公共场所/群聊里传教、传播性信息,得去宗教场所、自己家里/私聊里,而且不能有金钱交易、威逼利诱和哄骗,最好不要影响你建设社会的正常生活。如果不仅你不正常生活,还拉着别人一起,那就参照处理邪教的办法处理。 和资本主义一样,社会主义也有“关系户”。比如1979~2010的一些影视作品对“性”的描写尺度之大,普通网友发帖都要被删帖乃至封号,却神奇地过审了。近日甚嚣尘上的“教科书、儿童读物开车”风波,阴谋论一点,就是有一批“关系户”路走窄了,要被处理了。 2022年5月28日 第19章 免责声明(一篇迟来的“前言”) 1.本人在P站发表的均为游戏文章,是对文史哲和炼铜的纯理论、纯娱乐性研究。如实记录和大胆推测古人的行为、想法是历史研究的必要,并不建议读者盲目学习古人。 2.正如前面讲“序”的那几篇东西所说,如果有人在现实中真的将炼铜付诸行动,就是对现代社会的“序”的背弃,是违背常情常理、法律和道德的。 3.按自由主义,则三观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不存在“自由恋爱”,要么是受老师、父母等强势一方的压榨、剥削、强迫,要么是因缺乏人生经验被威逼利诱加诱骗了,总之是反自由的。按唯物主义,则过早的性行为会伤害儿童身心健康,并影响其后续的受教育情况和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等等。除非科技发展到造成不了身心健康伤害的地步,不然炼铜就是反唯物主义“客观规律”和“人文关怀”的。 4.以上观点我在以前的文字中都穿插讲述过。因此,若有读者采取了违背现行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本人概不负责。 2022年5月29日 5.因为我是懒狗,所以有时查的资料不够多就断句、注解和提出自己的猜想了。前两种情况可以查阅别人的注解来对照;后一种情况我一般都会注明“个人猜想,仅供参考”、“如下猜想”之类的提示,读者可以自行甄别是否采信。 2023年2月12日 第20章 《诗经》粗览之《陈风》 《诗经》粗览之《陈风》 前言 《诗经》,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如果说文学创作是文学家的“心血来潮”,那么《诗经》就是我国文学的“初潮”了。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创作的,是周廷的采乐官收集了官方、民间数以万计的歌谣后整理出来的。一想到这部作品四舍五入约等于数以万计萝莉的“初潮”,我就不禁兴奋得双手颤抖。(朋友,手机放下,别报警,有话好好说。) 既然P站上大家都是lsp,那就简单了,直接来看看《诗经》中最涩涩的《国风》,《国风》中最涩涩的《陈风》、《郑风》、《卫风》。 《陈风》的创作背景 陈,在今天河南东部一带,西临郑,北接宋,南面楚,东近淮夷(后来淮夷的一支建立了吴国),沿续了五百多或六百多年。今天河南省淮阳县县城东南四公里有平粮台遗址,据推测,在先秦时这里是一个面积五万平方米、高出地面3~5米的平坦土丘。又根据出土文物考证和文献记载,这个土丘应该便是《陈风》中的“爱情圣地”宛丘,当年陈国士庶们就是在这里欣赏了几百年的巫舞。旁边的陈国首都也叫宛丘,但已经不知道是修筑在巫舞的宛丘的上面还是下面了。(《尔雅》说“丘上有丘,为宛丘”。考虑到春秋时人们重视巫事,国都宛丘大概是下面的低丘,巫舞的宛丘大概是上面的高丘。《毛诗》说四方高中央低为宛丘,那么当时这里的地形大概像一个盆或者说碗碟,人们在“碟底”生活,“碟边”巫舞。) 陈国人非常喜欢巫术。有一种说法称,当时陈国每家每户的长女都不能嫁人,要成为巫女、居于神庙。关于巫女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巫女既不能结婚也不能和男子发生关系,另一种说不结婚但可以发生关系,我觉得后一种更靠谱。毕竟当时为什么主要生产关系是奴隶主和奴隶,而不是地主和农民啊?不就是地广人稀,人比土地重要得多吗?人本来就少了,还让一批数量不少的女性(毕竟有学者称每家每户都要出人,而且宛丘五万平方米啊,接近7个足球场,应该不只一支跳舞的队伍)和生育绝缘,不是很荒唐吗?再者,世界范围内,巫术年代都少不了生殖崇拜,没有充分证据,又怎么敢说中国的巫术年代是例外呢? 几百年后,陈国的南邻楚国还流传出“巫山神女”的故事。关于“巫山神女”,其中一种解释就是,所谓神女便是巫山的巫女,按传统会在每一代楚王留宿巫山时,和睡梦中的楚王交合,然后托名给神仙。顺带一提,巫山的巫女cosplay的神仙是天帝赤帝(要么指炎帝,要么指祝融,一般是前者)的小女儿瑶姬(也作姚姬)。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那么cos她的巫女大概也是尚未行经的幼女。(当然,也可以将“行”解释为“行房”而不是“行经”。这里“未行”意为“未通”,不知道究竟是“任脉未通、天癸未至(未行经)”还是“未通人事(未行房)”。) 后世伎女指表演歌舞的女子,妓女指卖淫的女子,但伎妓二字也存在相通、混用的情况。所以一个合理的猜想就是,二者可能都源于巫女、神女,只是后人将继承了歌舞表演职能的更常称为伎,继承了性服务职能的更常称为妓。 那么上接神灵的高贵巫女,为何会沦落风尘,变成一般人眼中低贱的妓女呢?归根结底,在于商业化,在于“性”的神、巫属性褪变成了商品属性。而今天的资本主义却懂的一手好包装,可以赋予商品各种高大上的、美好的概念,制造出消费主义的幻梦泡影。你只看到了商业化?那是你太俗了,我们贩卖的可不是商品,而是“梦想”呢。这么做是为了返璞归真吗?不,是为了卖的更贵。 有人说《战国策》、《韩非子》中记载的齐桓公的“女闾”、“妇闾”便是最早商业化运作的妓院。能敢为天下先,把神圣的巫女取悦神灵的性交商业化,倒也符合我对管仲的想象,不过这也只是妓女、妓院起源的说法之一。 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再读《陈风》,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原文及译文 ①陈风·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译: 小姑娘舞姿荡漾,舞于宛丘之上。是真心喜欢你(才注视你)啊,并非只是对巫女的望祀(类似于现代的“注目礼”)。 吭唭鼓响,舞于宛丘下方。巫女无论冬夏,洁白鹭羽手中扬。 吭唭瓦响,舞于宛丘道上。巫女无论冬夏,鹭羽发饰戴头上。 (白鹭白羽细足,或飞翔或涉水,令人联想到高洁,所以羽毛被用于巫女装束。) ②陈风·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译: 东门外白榆树,宛丘上柞树林,子仲家的小姑娘,在树下跳起巫舞。 选下个良辰吉日,(大家相会于)城南门外的高台。(姑娘们)放下绩麻的劳作,在集市上(一说市通誓,专门、专事义)跳起巫舞。 赶上这良辰吉日,(小伙子我)越过攒蔟的人群。看你(某位巫女)笑脸好像锦葵花,(要不要)赠我一捧香花椒。 (古人认为花椒香气可以提升性欲,又说花椒多籽象征多子多福。汉代皇后居住的椒房殿便因花椒涂壁而得名。这里个人猜想花椒应该是陈国风俗里巫女给小伙子的信物,等巫女跳完舞小伙子凭信物来找巫女交合。[为什么没有女孩子送我伟哥呜呜呜]) ③陈风·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译: (此诗历来争议很大,这里采用闻一多给出的解释。) 衡门门下,可借这幽会逗留。洋洋泌水,可借这慰疗我的饥渴。(疑似在做不可描述的事。) 难道吃鱼,一定要河里的鳊鱼(才如愿)?难道娶妻,一定要齐姜(才如愿)?(现在我怀里,不就有个俏佳人吗?) 难道吃鱼,一定要河里的鲤鱼?难道娶妻,一定要宋子? (同上,略) (齐国姜氏和宋国子氏都是本国君主所氏,相当于后世王室。大概是说贵族女子会打扮,比一般女子更美,是当时很多男子的梦中情人。) ④陈风·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 黄色文学永久地址: huangsewenxue.com 免翻发布:huangsewenxue.net 自动回复箱:bijiyinxiang@gmail.com 彼美淑姬,可与晤语。